小儿麻痹症 (别名:脊髓灰质炎)
就诊指南
挂号科室:
儿科、感染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多发人群:
儿童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理疗
是否传染:
有传染性
是否遗传:
无遗传几率
相关症状:
发热、肌肉萎缩、疼痛
相关疾病: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小儿脑瘫周围神经损伤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相关药品:
治疗费用:
展开

1、病毒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自口,咽或肠道粘膜侵入人体后,一天内即可到达局部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咽壁淋巴组织,肠壁集合淋巴组织等处生长繁殖,并向局部排出病毒,若此时人体产生多量特异抗体,可将病毒控制在局部,形成隐性感染;否则病毒进一步侵入血流(第一次病毒血症),在第3天到达各处非神经组织,如呼吸道,肠道,皮肤粘膜,心,肾,肝,胰,肾上腺等处繁殖,在全身淋巴组织中尤多,并于第4日至第7日再次大量进入血循环(第二次病毒血症),如果此时血循环中的特异抗体已足够将病毒中和,则疾病发展至此为止,形成顿挫型脊髓灰质炎,仅有上呼吸道及肠道症状,而不出现神经系统病变,少部分患者可因病毒毒力强或血中抗体不足以将其中和,病毒可随血流经血脑屏障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严重者可发生瘫痪,偶尔病毒也可沿外周神经传播到中枢神经系统,特异中和抗体不易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和肠道,故脑脊液和粪便内病毒存留时间较长,因此,人体血循环中是否有特异抗体,其出现的时间早晚和数量是决定病毒能否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因素。

2、免疫力低下:多种因素可影响疾病的转归,如受凉,劳累,局部刺激,损伤,手术(如预防注射,扁桃体截除术,拨牙等),以及免疫力低下等,均有可能促使瘫痪的发生,孕妇如得病易发生瘫痪,年长儿和成人患者病情较重,发生瘫痪者多,儿童中男孩较女孩易患重症,多见瘫痪。病理变化脊髓灰质炎最突出的病理变化在中枢神经系统,病灶有散在和多发不对称的特点,可涉及大脑,中脑,延髓,小脑及脊髓,以脊髓损害为主,脑干次之,尤以运动神经细胞的病变最显著,脊髓以颈段及腰段的前角灰白质细胞损害为多,故临床上常见四肢瘫痪,大部分脑干中枢及脑神经运动神经核都可受损,以网状结构,前庭核及小脑盖核的病变为多见,大脑皮层则很少出现病变,运动区即使有病变也大多轻微,偶见交感神经节及周围神经节病变,软脑膜上可见散在炎性病灶,蛛网膜少有波及,脑脊液出现炎性改变,无瘫痪型的神经系统病变大多轻微,脊髓灰质炎病毒经口进入人体后,即侵入咽部和肠道的淋巴组织,则形成隐性感染;抗体低下病毒则进入血循环,引起病毒血症,若机体缺乏免疫力,病毒随血流经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并沿神经纤维扩散,引起无瘫痪期症状;如果运动神经元受损严重,则导致肌肉瘫痪,引起瘫痪期症状。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小儿麻痹症是怎么引起的?小儿麻痹症怎么治疗?

小儿麻痹症是怎么引起的?小儿麻痹症怎么治疗?小儿麻痹症也就是所说的脊髓灰质炎,病因是由于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属于微小的RNA病毒,属于肠道病毒,这种病毒具有一定的嗜神经性,能够导致受感染的神经元发生变性、坏死,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导致患者出现瘫痪。

小儿麻痹症的症状表现?小儿麻痹症分期有哪些?

  小儿麻痹症即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经消化道入侵脊髓的运动细胞所致。病毒会导致脊髓运动细胞功能失效,导致下肢迟缓性的瘫痪。多数患者因为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容易造成下肢麻痹,且多在小儿时期发生,所以临床上称之为小儿麻痹。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的预防---保护易感者

脊髓灰质炎的中医治疗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的预防---控制传染源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的预防---切断传播途径

脊髓灰质炎易致婴儿瘫痪

关注宝宝免疫的10大疫苗

宝宝吃糖丸的注意事项

防小儿麻痹 怎样正确喂服糖丸

按摩赶跑小儿麻痹后遗症

脊髓灰质炎病理图片

小儿中风的治疗与预防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公众号 公众号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顶部 顶部
顶部